查看原文
其他

用“上帝的手术刀”设计完美baby? 饶毅、魏文胜、王立铭“吵了一架” | 视频

2017-04-25 陈晓雪 知识分子

讨论基因编辑。左起:饶毅、王立铭、魏文胜。供图:湛庐文化


撰文 | 陈晓雪

责编 | 李晓明


  


2016年4月,一种经过CRISPR-Cas9编辑基因的双孢蘑菇获美国农业部(USDA)动植物卫生检查局批准,能够像普通农作物一样种植并上市。因为它并未转入任何外源性的基因,不适用于转基因作物的监管。


实际上,自2012年问世以来,CRISPR-Cas9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动物和植物细胞,显示出强大的应用前景。


当科学家们发现CRISPR-Cas9技术是如此之重要,甚至可能用于治疗人类基因疾病时,有关CRISPR-Cas9的伦理争议也开始凸显。


2015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以“设计完美婴儿”为题,报道了哈佛医学院George Church实验室试图利用CRISPR技术纠正卵细胞中导致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基因,引发人们对编辑人类生殖细胞基因的担忧。生殖细胞是生物学中的一个术语,包括精子、卵子和受精卵细胞。通过生殖细胞,人类的基因从上一代遗传到下一代。如果生殖细胞的基因被改变,这种改变也会遗传到下一代。


担忧在加剧。


2015年4月,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实验室报道了在人类胚胎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修改可能导致β型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虽然黄军就实验室使用的是本身存在缺陷,不能正常发育为成熟胚胎的受精卵,该研究也通过了伦理审查,但随即引来世界范围内的讨论,甚至是批评。


我们是否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人类的生殖细胞?是否可以出于预防遗传性疾病,甚至是“优化”下一代的目的,而编辑人类的生殖细胞?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396tm3mh6&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反对改变人的性细胞(也就是生殖细胞)。”4月24日,在《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的新书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需要区分体细胞与性细胞的区别”,饶毅指出,改造体细胞的基因只会影响这一个人,而改造性细胞的基因就会遗传给后代,也就会影响到全体人群,因为后代也会与别人结合,被改造的基因也会遗传到下一代。“体细胞改造是对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而性细胞改造是对社会的改造。”他强调,个人无权决定应该对性细胞中的哪个基因进行改造。


饶毅指出,在所有的基因里边,我们并不清楚一个基因突变到底会引发哪些疾病,又带来什么好处。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病为例,这是一种遗传型贫血症,主要发生在非洲和美洲黑人身上,但其患者对疟疾的抵抗力远高于正常人水平。而且,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医学的角度,抑或哲学的角度,饶毅说,疾病或缺陷的定义是在改变的,今天大家觉得不好叫疾病,但再过两百年可能又觉得是好事情。“所以,要改造基因只能改造一个人(的体细胞),不能改变性细胞,不能影响大家。”饶毅最后强调说。


魏文胜对未来是否要编辑人类生殖细胞持开放态度。魏文胜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研究员,致力于发展基因组编辑技术。他指出,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出现时也引起轩然大波,但是40年过去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早已突破了当时的边界。“新的技术越颠覆,对大家的冲击越大,争论也就越大,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个人会保持比较乐观的态度,整个社会专家群体包括公众一起参与,其实在很大程度会综合(考量)基因编辑技术的一些所谓危险因素。”魏文胜说。


魏文胜同时指出,时间的把握也很重要,“提前(应用带来的)所谓的(伦理)突破造成的恐慌、混乱甚至灾难的后果,也是需要非常谨慎地评估的”。


与此同时,他对饶毅教授的一些观点表示赞同。我们对于所谓缺陷基因的定义是非常模糊和不确定的,这个时候认为它有缺陷,未来很有可能会改变知识的累积,因此知识直接制约了我们做判断。“从这一点上来讲,(是否可以编辑生殖细胞的基因)是无解的。”魏文胜说。


在科学与伦理的历史较量中,“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浙江大学教授王立铭的观点。他也是《上帝的手术刀——基因编辑简史》一书的作者。 


虽然在新书发布会现场没有具体回应饶毅的观点,王立铭在新书中对是否可以编辑人类的生殖细胞做了详细的分析。他认为,关于这一问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一个是监管。


“当一项技术被反复证明安全无害,又切切实实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时,期待它走进千家万户就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利用这项技术改造人类,治疗遗传疾病,塑造更健康的个体,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下一步’。”王立铭写道。


以美国国家科学院2017年初发布的《人类基因组编辑:科学、伦理和管理》为例,科学家和管理者建议,在“严格的监管和风险评估下”,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来改造人类的生殖细胞和胚胎。“尽管在报告中,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仍然被小心局限在治疗先天遗传疾病……需要审慎对待公众建议、反复评估社会风险。但这份报告的出炉,仍然标志着基因编程时代的大幕终于拉开了。”王立铭在书中评论说。


对话中,魏文胜还提出另外一个重要问题:谁有权力来做改造生殖细胞基因的决定?


魏文胜认为,公众争论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为公众过分地参与或者过分地渲染容易放大一些误会,或者把一些荒诞的,或者未来很多年以后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提前给放大了,这个时候对政策的导向都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应该让相关的专业人士参与意见,达成一个共识,做一个当下的决定,让公众保持你的兴趣,也保持你的距离。”魏文胜说。


饶毅则认为整个讨论还需要公众的参与。“目前的问题在于涉及伦理道德,所以实际上需要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制定边界,而不是让科学工作者一直冲下去。”饶毅说。


无论如何,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带给人们的冲击和影响还在继续,人类如何选择,都将影响到我们的后代,影响整个人类的命运。


而关于这一技术的伦理讨论也将持续下去。三位科学家当场约定,另择时日,就这一话题展开专题辩论。


小调查



新书

简介


上帝的手术刀

王立铭 著


  • 浙江大学教授、“文津图书奖”获得者王立铭最新力作,审视基因编辑的短暂历史,思索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

  • 雨果奖得主、《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清华大学教授颜宁倾情作序!

  • 雨果奖得主、《三体》作者刘慈欣,北京大学教授魏文胜,碳云智能首席科学家李英睿,《癌症·真相》作者菠萝联袂推荐!


这本书从孟德尔神父的“豌豆试验”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转合的文学讲述手法,在全书中埋下层层伏笔,抖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重磅包袱,宛如一位智者在科学之树下摇着扇子对基因编辑的历史脉络娓娓道来。其内容之深入浅出、讲述手法之驾轻就熟,令人手不释卷。


一本细致讲解生物学热门进展的科普力作,一本解读人类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妙“小说”。


打开基因科学深奥的硬壳,展现人类探索自身的的历史进程,从分子层面出发,重新思考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上帝的手术刀》作者王立铭亲笔签名版购买链接:

制版编辑:邓志英丨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比尔·盖茨 | 衡水中学 | 五行 | 颠覆发现 | 遗作

最欢迎 | 精子治癌 | 特殊使命 | 奥数 | 学术辩

屠呦呦 | 王晓东 | 白岩松 | 何江 | 张锋 | 

杨振宁 | 卢煜明 | 王小凡 | 女性成就 | 张纯如


知识分子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授权:copyright@zhishifenzi.com长按二维码,关注知识分子


点击“阅读原文”,牵手科学队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